close

上一篇貼了「中壢和桃園車站真像是東南亞租界」這一篇文章。
看到這一篇文章時,感觸很深。

的確有很多人會有種優越感,也就是所謂的自我中心。
這種心理反應在居住地,就會變成一種排外的心理。

曾經看過PTT板友畫了一張圖,
台灣只有台北標明台北,其他地方都是南部。
老實說現在遇到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態,以台北觀點為思考中心的人。
這些人大多是中產階級以上,沒有遇過什麼困頓。

一開始我很訝異,怎麼會這樣呢?
但是後來我可以了解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
在台北生活久了,看到的也許都是這樣的環境,
加上媒體主要都以台北的觀點為主,潛移默化就形塑成這種思想了。

我和所謂的台北觀點格格不入。
首先我家就是中低收入,在成長的過程中,
是感受到別人異樣眼光長大的。
所以從小我就知道平等的重要,
我覺得別人可以不用重視我,但起碼不要看不起我。

所以在國中小階段,我和所謂成績不好的學生相處很融洽,
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吧。

不過國中還是有過一次從眾的排擠同學,
這讓我很羞愧,不應該這樣的。

台北觀點是因為大部分的資源都集中在這,
但是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故事,
不能因為焦點都在這兒抹煞了其他人的存在。

此外這篇文章也討論到外勞問題,
讓我想起有兩次和爸爸參加員工旅遊,外勞也跟著公司一起去了。
看得出來爸爸和這些外勞相處的很好,或許是少了那種同事間的鬥爭吧?

外勞們真的是樂天知命,有一罐威士比就會很開心,
和他們相處覺得很特別,因為這麼近跟他們相處,
我想我忘不了有個外勞為了讓我跟爸爸睡,自己去跟其他外勞擠的情形。

不要因為膚色或種族而有歧視。
因為他們只是來幫忙我們工作,是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的大功臣。
也是因為這些工作太過辛苦與危險,本地人不做才會需要他們。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有歧視的想法。

很多時候因為價值觀的衝突,讓我想逃離這裡。
連媽媽都說我變油條了,少了在大學以前的那種純樸感。
不過我想我是學會了那種溝通方式,與不同人打交道的方式吧...
在我心中還保有原本的初衷,希望不要墮落或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erivate 的頭像
    derivate

    解放

    deriva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